曲阜师范大学:文化赋能,鲁源蝶变

  在鲁源新村,这样颇具传统特色的文化活动屡见不鲜:在村里的孝和文化广场,戏曲演出、论语诵读、太极拳等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轮番上演;每到“百姓儒学节”,村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在此欢聚一堂,举办“乐和”饺子宴。不仅如此,鲁源新村创建“幸福食堂+老年公寓”乡村互助养老模式,使全村100多位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年公寓内,房间不大,却十分温暖,供暖设施与饮水设施完善,老人们朗朗笑声在公寓内回荡。幸福食堂里,下午三点左右,热气腾腾的菜品刚刚摆出来,“闻香而来”的老人们就已经排起长队,工作人员熟练地扶着老人入座、自然地接过饭盒,忙碌地在餐厅里来回穿梭,等待开启午间美好“食”光的老人们在餐厅里话家常,其乐融融。这种养老模式,不仅是鲁源新村的特殊标志,更是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在养老方面的显著突破。

图为实践队员探访在“幸福食堂”就餐的老人。韩文昊 供图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此次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们深入探索乡村振兴与文化养老提供了平台与机会,找到了鲁源新村从穷乡僻壤的小村庄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别墅村”的奥秘,为中国新型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鲁源新村的“老年公寓+幸福食堂”这一养老模式有效应对了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文化的力量,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端上了‘文化碗’,吃上了‘旅游饭’。”尼山镇党委委员、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给出了答案。

kandian.youth.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