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巷陌,履见匠心
图为廖阿姨日常修鞋的角落。钟雪允 供图
“不要钱”
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无数四川人民心头的一道疤,也在廖阿姨心上刻了一道痕。震后第一时间,她随丈夫的车队深入震中发放物资,巨石在她身后滚落,令她感慨万千。如今回想起当时房倒屋塌的场景和铺子对面成片的帐篷,廖阿姨还直言想掉眼泪。她回忆道:“那些兵娃子,你想嘛,看到惨得很,有些鞋底都穿落了,我说做点善事帮下他们。他们当时走到我这来,我补好了给他们说:‘不要钱,你们都在为我们灾区支援,不存在,我也献点爱心。’”
“我过得潇洒”
“您觉得您在这个行业坚持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这次,廖阿姨不带一点犹豫,她说——“我过得潇洒。”
大家这才想起,无论多么辛酸的经历,阿姨总是笑着讲述的。在廖阿姨的眼中,在五十多的年纪还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在针线、胶水与铁锤间编织出鞋子的新生,是一种潇洒;在一次次俯身弯腰的擦拭中获得尊重、结识朋友,是一种潇洒;抵抗一路上偶遇的所有坎坷、辛劳,持续到现在并将延续至未来的坚守,也是一种潇洒……
处于闹市、自有天地。小小的修鞋摊里,有生活和理想间的微妙平衡,也有藏于缝补中的乐观豁达的处世哲学。(通讯员 钟雪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