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塘捞龙,寻遗之美
在2023年11月的东盟博览会的开幕式上,虾龙的出现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大获好评,于是虾龙团队参与了闭幕式。我们没有看见虾龙的面貌,但是却在秦主任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中感受到了虾龙的魅力。长达十二三米,活灵活现的大龙虾,令人震撼,见了之后念念不忘。虾龙的制作工艺复杂,呈现效果极佳。但很遗憾的是,相关负责人告诉团队成员,目前虾龙的展现将由相关部门负责,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最近几年虾龙不可能再活跃于世人面前。像虾龙般沉寂的非遗还有很多,但并非所有都能像虾龙这般重现。虽说虾龙的再现不是昙花一现,但是虾龙的保存、传承人的培养以及资金的筹集都是影响虾龙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一直是一个文化大国,五千年来泱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中璀璨的珍宝,隐藏在物质背后的喜怒哀乐值得人们探寻。非遗的传承在如今遭遇了困难,我们不能只是通过一个两个人的情怀将其传承下去,而要通过一系列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它们的价值,更加系统化,合理地将其传承下去。在离开之际,我们在村委会发现了一块与非遗有关的文化角,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和力量参与到非遗传承保护之中,不断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我相信终有一日,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将呈现于每一片土地。(通讯员 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