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幕中的365公里:四川农业大学三校区接力跑书写团队传奇

首届活动在疫情期间启动,仅有30余人参与。“没有经费、没有成熟模型,连路线都靠手机导航。”杨兴亮坦言,当时后勤车辆需临时借用校友私家车,“医疗保障方面,我们一直由具备专业急救资质的老师负责全程统筹。” 他长期参与大型路跑赛事的急救工作,熟悉应对长距离运动中的常见突发状况。至第四届,团队已形成包含路线规划、直播推流、急救保障等20个模块的标准化流程。“我们尽可能将各模块的工作流程细化,比如安排固定节奏检查每位跑者的状态,保障连续性与安全性。”杨兴亮说道。

校友支持是活动延续的关键。四届活动中,02级校友赞助首届全部费用,后续则由多届校友众筹。活动经费主要由热心校友众筹支持,多位校友自发捐助、转发活动信息,为接力跑的延续提供了坚实保障。翻出往届纪念册,照片中不同年代的校友并肩冲刺,“有人从第一届跑到第四届,里程加起来超过1000公里”。

雨中调度:一辆大巴与二十次应急响应

跨校区接力的核心挑战在于“时空交错”。三校区相距最远达130公里,团队需在35小时内完成20棒次交接。总指挥组将物资集中存放于成都校区,调配1辆大巴、2辆摄影车及4辆应急车全天候待命。“我们为应急车辆配备了对讲设备,一旦出现突发情况,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响应和处理。 ”杨兴亮以今年4月13日凌晨的意外为例:一名跑者误入高速服务区,应急车仅用8分钟将其接回交接点。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kandian.youth.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