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青年学子探寻福州非遗美食文化
实践队分别在同利肉燕非遗体验馆、南宫友义鱼丸店开展非遗美食制作技艺学习活动。在同利肉燕体验馆,队员们在李浪云老师指导下,学习“选肉——捶打——擀皮——包燕”的核心流程。
在南宫友义鱼丸店,队员们跟随刘友义师傅学习鱼丸制作。刘友义师傅强调,制作鱼丸需选用鲜活的马鲛鱼,刮取鱼肉时需紧贴鱼骨。在捶打鱼糜环节,队员们尝试接力抡槌,在指导下调整捶打方式;挤丸塑形阶段,队员们模仿“手抓鱼糜、拇指食指配合挤丸”的动作,从初期塑形不规则,逐步提升操作熟练度,使鱼丸形状趋于圆润。
实践队队长在体验结束后说道:“通过亲身参与制作,我们掌握了传统工艺的操作要点,也对非遗传承人遵循的工艺标准有了更具体的认识。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技艺传递方式,是非遗传承中的重要形式。”
图为实践队员在李浪云老师指导下包制福州肉燕。江雨熹 供图
文化传播,创新传续薪火
为推进非遗传播,实践队采用高清拍摄设备,记录鱼丸、肉燕的完整制作流程。从鲜鱼处理、鱼茸塑形,到精肉捶打、燕皮擀制,各环节操作均被制成动态影像资料。据实践队介绍,这些视频资料计划用于课程教学,同时将在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播放,供居民了解非遗美食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