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纷纷开设微专业,“香”在哪
袁泺添选修的“AI+X”微专业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首倡,联合同济大学、华为、百度和商汤于2021年春夏学期共同推出,向以上6所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放,由高校和企业联合授课,学生在两年时间完成学习后可以获得由6所高校盖章的证书。
本科毕业后,袁泺添成为该微专业人工智能通识导论授课教师、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吴飞的博士生。
用吴飞的话来说,当时建设“AI+X”微专业是“形势所迫”。
2018年,首批35所高校获批设置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以后,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高校里,人工智能都越来越热门。吴飞经常接到非计算机学院老师的电话,诉求都是同样的:给自己所在的学院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在本院教学任务已经很重的情况下,我们想把华东地区6所高水平高校联合起来,抱团取暖,采取课程互建、学分互认的方法协作开设人工智能微专业。”吴飞说。
经过前期调研,“AI+X”微专业设置了12个学分的7门课程,包括人工智能通识导论、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的应用实践等课程,其中有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目的是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人工智能知识以后,更好地赋能自己所在专业的学科变革。“这是一组让学生能较为全面地掌握人工智能本领的最小‘全家桶’。”吴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