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传统又时尚,探索非遗苗绣传承焕新之路

     如何让苗绣走出贵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传承路上的重重难题,王启萍直言不讳:“苗绣的制作周期还是比较长的,客单价也相对昂贵,而且我们也缺乏一定的营销技术,产品面临着难以走出贵州的困境。”如果说耗时长、成本高、市场推广乏力构成了外部可见的非遗传承技术挑战,那么苗绣传承人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培训,传承观念局限基本不传于外族人等则形成了聚焦于“人”的重要议题。

     王取英的非遗苗绣花溪店里挂满了精致的苗绣,每一幅工艺品都是苗绣技艺的具体应用。“目前苗绣还是没有实现产业化,找的都是零散绣娘,货品的供应能力还是比较欠缺。”虽然还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状况,但王取英仍然希望手工苗绣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仅只是被本族人认可,更多能让其他地区的人们了解并喜爱这项工艺。

图为王启萍讲解苗绣图案含义。马颖 供图     

上传承非遗道阻且长,创新探索还在路上

     “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该重要指示,强调了苗绣对于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价值,为苗绣的未来指明方向。即使非遗传承道阻且长,还有诸多有志于探索创新方法的贵州人在路上。

kandian.youth.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