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寒假三下乡实践报告:英风非遗韵长存,德艺传承护文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活态展示。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保护传承”。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和宣传的工作,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地区特色

英德市作为广东省所辖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其下辖23个镇,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清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个,英德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68个。同时,还成功申报了一批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省级传承人1人、清远市级传承人16人、英德市(县)级传承人8人。目前,英德市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英德市面临部分非遗项目人才传承队伍缺乏,非遗产品产业链不长,缺乏非遗产品标志标识、乡县非遗文化亟待进一步推广和宣传等问题。实践队成员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深入田野,旨在保护好历史文脉,传承英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英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三)团队特色

本团队前身是2018年成立的广东省首支非遗保护志愿者服务队,自成立后便深深扎根于“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实际工作中,目前在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与非遗有关的各项实践活动。在此背景下,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非遗传承保护实践队积极响应团省委组织开展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号召,结合望埠镇需求,对望埠镇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调研。

kandian.youth.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