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纷纷开设微专业,“香”在哪
今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3位科学家,其中杰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詹珀的贡献是,他们开发了一个可以预测蛋白质复杂三维结构的人工智能模型。
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袁泺添看来,这一颁奖结果恰逢其时:“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赶上了化学这一传统学科的脚步,两个‘巨人’步伐一致、互相成就。”
袁泺添本科在化学系就读,目前正在从事化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课题,利用人工智能程序辅助药物开发的多个复杂环节。这与他在本科阶段学习了“AI+X”微专业有直接关系:“我学到了计算机知识,加深了对算法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未来能做什么样的课题有了更明晰的想法。”
“微专业”是指高校围绕某个学术领域或核心素养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具有“小而精、跨学科、灵活”等特点,不授予学位,但学生修完后可以获得证书。
追根溯源,2018年,山东大学推出古典文学在线公开课后广受欢迎。受到启发的山大在2020年探索建设了面向全校招生的第一批17个微专业。山大抛出的这块“砖”引来了无数的“玉”——4年多来,多所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开设的微专业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什么微专业在高校这么“吃香”?
前沿热门领域“长”出微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