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志愿之行:缠花工艺绽放,传承传统文化薪火
3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猗兰社团的志愿者们策划并开展了一场缠花工艺传承活动。此次活动策划的目标设定为使学生们有机会亲身接触传统手工艺缠花工艺,期望通过活动提升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对其热爱的情感倾向。
活动伊始,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内,猗兰社团的负责人站在大屏幕前,借助准备的内容,为学生们详细地介绍了缠花工艺。通过播放剪辑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不同风格、造型各异的缠花作品,从不同造型的发簪到胸针,以及它们在各种传统节日、婚礼、庆典等场合的应用,让学生们对缠花有了一个直观的视觉感受。
同时,负责人还展示了大量从古代典籍和博物馆珍藏中收集来的图片,详细地介绍了缠花的历史渊源。“缠花起源于古代,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装饰,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比如,一些缠花作品会做成花朵的形状,象征着花开富贵;有的则会做成动物的造型,寓意着吉祥如意。”志愿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们讲解了缠花工艺,多数学生专注倾听,部分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积极与志愿者互动,从行为表现上显示出对缠花工艺的关注。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