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巷陌,履见匠心
2025年1月11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绵阳”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四川省绵阳市花荄镇,与绵阳市安州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花荄镇文星社区居委会联合开展了面向文星社区及周边的“工匠集市”预调研,深入街头巷尾,挖掘辖区内的传统匠人,看见他们于剪刀、针线、钉锤中的无声坚守。
“社区里有修鞋比较厉害的师傅吗?”队员们一路走访,最终被群众的呼声指引到街角一把橙白色阳伞下。伞下一条旧长凳,几只小木椅,一台钉鞋机,地上散落着几样工具,这就是廖阿姨的修鞋摊。
图为实践队员们与廖阿姨聊天。李清 供图
“我就是喜欢这个行业”
谈及为什么进入这个行业,廖阿姨说自己原来是裁缝,婆婆心疼她经常加班到半夜两三点,便把自己修鞋的手艺传给了她,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5年——她坚定地说:“我就是喜欢这个行业”。
廖阿姨认为,小小的修鞋铺是她去看广阔的世界,认识各种各样人的一个窗口。而她驻扎在这个小小的角落,用自己的技艺为人们带去便利。“手艺不好给人家补撇了没法穿,手艺好补出来就看不到”,说到这里,阿姨带了点腼腆,“所以我生意一直还是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