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千年技艺,传承非遗项目
为了更好地了解介休琉璃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以及探寻和宣传琉璃文化,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琉璃文化追寻队的队员们于7月一起来到山西介休,进行实地采访与调研。
“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山西”。介休琉璃工艺自成一派,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动正式启动前,团队进行周密的准备。团队成员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精心设计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地点以及制定详细的日程安排等方面,为顺利开展调研活动提供保障。
探秘琉璃博物馆——历史与艺术的交响
实践队员们来到了介休琉璃博物馆。大量的介休琉璃精品展现了介休琉璃的发展历程和独特技艺。琉璃,古代称溜离、药玻璃,是一种用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锰和钴的物质为着色剂,配以石英制成的一种低温釉陶器。经过繁复工序制作出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琉璃艺术品,彰显出琉璃艺术的灿烂。
而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了三贤广场见证“四狮抬瓶”的和平寓意,一座巨大的琉璃制品——“四狮抬瓶”。“四狮抬瓶”彩色琉璃雕塑,谐音“四时太平”,寓意世世太平。现今它不仅是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代表作,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图为四狮抬瓶。白思怡 供图
太和岩牌楼的古韵:历史的凝固与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