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学子深入探访安徽凤阳小岗村,共谋乡村振兴新篇章

L.
2025年03月18日

为全面理解小岗村从“大包干”精神起源到现代乡村振兴的演变历程,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农村发展的新路径,2025年初,安徽财经大学“努力不掉队”团队前往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进行实地探访。

1月10日,团队成员们抵达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其考察的第一站是小岗村展览馆,团队成员通过展馆内珍贵的历史照片及实物展品,详细了解小岗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勇于探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从“大包干”到乡村振兴的曲折历程。

 图为小岗村陈列馆内实物。杨云博 供图

在展览馆中,团队成员特别关注了“第一书记”沈浩的故事:沈浩在小岗村任职期间,全身心投入村庄发展,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在他的推动下,小岗村的经济迅速崛起,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在与村党支部展开交流的过程中,村干部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小岗村在乡村振兴方面的规划和措施:依托现有资源,小岗村在产业发展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在乡村治理方面,注重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让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管理,提高了乡村治理水平。

 图为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内实物。杨云博 供图

为进一步了解小岗村现状,团队成员走访了多户农户,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感受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位名叫李大爷的村民向团队成员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我当年就是参与‘大包干’的一员。那时候,我们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自从实行了‘大包干’,我们家分到了土地,自己种粮自己吃,生活才有了起色。现在,孩子们都成家了,我也过上了好日子。”

 图为队员与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调查。杨云博 摄

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展示区中,团队成员观看了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精准农业管理系统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演示,这些设备能够精准、高效地完成耕作、播种、收割等一系列农业生产环节,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队员们还与数字化农业管理平台进行了互动体验。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精准管理。经过对这些科技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它们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实例的学习,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科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实地观察和互动体验,团队成员深刻见证了科技赋能对乡村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了解到了小岗村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小岗村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同时,小岗村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带动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小岗村的成功经验,更是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继续关注和支持乡村振兴事业,促进祖国繁荣。(通讯员 吴亮)

图为“努力不掉队”队员合影。杨云博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