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彭城,共读同行:以书为桥,传承红色基因

HiHiU
2025年10月15日

8月12日,江苏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书香彭城,共读同行”阅读实践团走进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大龙湖街道新元社区,面向退役军人和老党员开展了一场红色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实践团通过红色经典品读、英雄故事领读、革命事迹分享等环节,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触摸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红色经典品读:在文本中追溯历史脉络

实践团从众多红色著作中精选《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章节为单位,逐段剖析文本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心理与精神内涵。他们还提前制作了配套资料,包括革命事件时间轴、主要人物关系图,以及对书中专业术语和时代特定表述的通俗注解。通过逐字逐句地研读和资料辅助,实践团成员逐步理清了革命故事的发展脉络,对作品背后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英雄的故事,需要被生动讲述,才能真正走进心里。”基于这一理念,实践团特别设置英雄故事领读环节,聚焦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家喻户晓的英雄事迹。为确保领读的准确性与感染力,团队成员前期反复查阅党史资料、权威文献,确定领读内容的核心信息——如刘胡兰面对敌人铡刀时的年龄、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前的战斗细节等,同时精准把握情感基调,既要有对英雄的崇敬,也要有对历史的敬畏。

正式领读时,成员们并非简单“念故事”,而是以“讲述者”的身份,从英雄所处的时代背景切入,逐步铺陈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尤其在英雄的“抉择时刻”放慢节奏:讲述刘胡兰拒绝投降时,着重强调她“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坚定决心;讲述五壮士引开敌人时,细致描述他们“砸毁枪支、毅然跳崖”的决绝动作。每讲至关键处,成员们还会适时停顿,引导在场者思考“英雄为何能在绝境中坚守”,让文字里的英雄形象跳出书页,变得立体、鲜活,更具精神感召力。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领读活动。盖美妍 供图

革命故事分享:以交流深化精神感悟

如果说品读与领读是“输入”,那么革命事迹分享便是“输出与升华”。环节伊始,实践团成员率先分享“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数十载、在荒漠中攻克科研难关的故事,提炼出“为国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内核;也讲述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日常,诠释“立足平凡、成就伟大”的坚守。

更珍贵的是,成员们主动向在场的退役军人、老党员“取经”——一位曾参与边境作战的老兵,结合自身经历补充了“战场上的奉献”:“当时没想过怕,就想着身后是家人、是国家”;一位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则从“雷锋精神”延伸到“当代党员的责任”:“现在不用‘扛枪打仗’,但在工作里‘多帮一把’、在社区里‘多做一点’,就是传承雷锋精神。”书本知识与亲身经历的碰撞,让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革命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能指导当下的“精神密码”,其时代价值在对话中愈发清晰。图为老党员分享自己的经历。解嘉琦 供图

社区书屋共阅:于静谧中涵养家国情怀

活动的最后一站,是新元社区书屋。在这里,没有热烈的讨论,只有书页翻动的轻响。实践团成员与退役军人、老党员并肩而坐,根据前期规划选取党史、军事类书籍——有的翻阅《中国共产党简史》,追溯党的百年征程;有的品读《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遇到不懂的历史细节,成员们轻声向身边的老党员、退役军人请教;读到触动人心的段落,便随手记下感悟:“原来‘爬雪山、过草地’时,战士们连草根都没得吃,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老一辈党员‘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觉悟,值得我们学习”。静谧的阅读氛围中,文字的力量慢慢渗透,家国情怀在无声的共鸣中悄然升华,成为此次活动最温柔也最坚定的收尾。

“这场活动不是‘走过场’,而是真真正正让红色历史‘活’了起来。”大龙湖街道新元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丛岩评价道,它既为退役军人、老党员提供了重温革命岁月的平台,也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读懂了红色精神,是全民阅读与红色文化传承的“双赢尝试”。

实践团负责人郑卉妤则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环节,让团队成员从‘红色故事的读者’转变为‘红色精神的传承人’。”后续,“书香彭城,共读同行”实践团会将此次活动的感悟、经验整理成实践报告,为更多红色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参考,让以书为桥、传承红色基因的路,走得更远、更实。(通讯员 郑卉妤 李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