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26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七名学子在队长穆俊宏的号召下组成“红心有我队”,共同走入雅安市雨城区。在村书记陈遵强的带领下,深入到多家红心果种植基地以及各农户的种植场所。实地调研走访红心果的种植、销售等情况,同时也了解目前红心果所面临的难题,旨在更好的为他们进行品牌宣传,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为打响红心果的知名度,提高农户们的经济收入,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确定工作方向
为更有效率地完成预定目标,实践团首先大体确定了工作的方向,并将其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实地调研走访红心果基地;第二个阶段为采访陈遵强书记以及随机采访农户,收集相关资料并了解询问相关问题;第三个阶段为制作视频等宣传资料并在多平台进行投放,同步扩大宣传力度以及面向社会寻找帮助果农们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地调研走访红心果基地
“红心果具体的销售情况怎么样?”“红心果的种植目前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实践团花费了三天的时间,通过视频、百度百科、论文等多种渠道对当地红心果的情况进行了一个初步了解后,提出了诸多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与陈遵强书记进行会面。陈书记提前帮助“红心有我队”联系好了红心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以及正在采摘的农户,最大程度上方便他们对于情况的了解。因为山路较为陡峭,普通的交通工具无法上山,高副书记就用自己的汽车载队员前往红心果基地。
据书记所说,也正是因为山路陡峭,土壤条件好,且在山上种植,空气质量好,没有过多污染,才能让红心果有着其他猕猴桃没有的优势,甜分足,个头大,维生素含量高等等。与此同时,“红心有我队”的队员也跟随着果农的脚步,来到了他们种植的园区,让队员们切身体验摘果的过程以及了解果子的种植过程。
图为记者与果农交谈。何梦祺 供图
一对一进行深度访谈,切实了解问题所在
秉持着深入了解红心果,以实现特色产品带动实现乡村振兴坚定信念,实践团对陈书记进行了专访。提出了“雅安的红心果有什么特色?”“期间遇到过什么困难吗?”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陈书记也给出了真诚的回答。首先对于雅安红心果的特色他说:“我们的果子不打催红素,不打甜蜜素,糖分足且维生素含量高。”
对于“红心有我队”询问的当前困境问题,陈书记回答道:“我们的果子全都是人工种植的,种植周期长,成本也高。所以很多商家都觉得我们价格偏高,去选择了其他价格较低的猕猴桃产品。因此我们部分农户的产品售卖相当困难,收入也就上不来。更糟糕的是,近几年我们的果子得了一种‘溃疡’病,这种病具有传染性,且果树一旦染上这种疾病,一整棵树都不会结果。最严重的时候,山顶上的一整片果树都枯萎了,没办法结果。通俗的来讲,这就相当于人们的癌症,且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癌症。”
图为队员项芮晗采访陈遵强书记。何梦祺 供图
最后陈遵强书记呼吁:“希望有专业经验的教授来到雅安雨城区对我们进行指导工作,解决果农们果树的溃疡问题。也希望大家愿意来品尝红心果,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心果,真正的让果农们的收入多起来,生活好起来。”
随后调查队步行至318国道上, 那里有很多散卖红心果的农户,队员对他们进行了随机采访。在询问他们售卖情况怎么样时,被采访的果农兴高采烈地说:“最近卖得好了,在抖音平台上发布视频,留下联系方式,就有很多人联系我们,来买我们的果子。”随机采访的其他的果农们,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
图为队员项芮晗采访果农。何梦祺 供图
宣传红心果并解决其所面临问题
对于此次爱心助农活动,调查队都进行了视频、图片等记录。调查队对于收集到的文字资料、照片、视频等进行整合,同时队员们也设计了剧本,各位队员被分配到相关角色,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剧本的拍摄工作。他们以新闻稿、宣传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多平台进行投放,进行宣传。对于雅安市雨城区果农面临的溃疡等问题,调查队努力尝试在网上联系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解决,目前工作正在进行中。
图为队员何梦祺剪辑的视频。何梦祺 供图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在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根据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切实地走入到乡村中,把自己的所学转为所用。将自己扎根在泥土之中,脚踏实地地了解果农们的需求与困难,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宣传以及解决溃疡等问题。在未来,“红心有我队”将保持这种奉献精神,持续对雅安市雨城区进行关注和帮助。并尽可能地关注更多地区的问题,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去不断解决问题,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 项芮晗 何梦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