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陈金瀚:跨越传统产业 智造开创未来

人阅读 2018-10-31 镜仔

编者按:青年是时代进步的弄潮儿,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成为国家栋梁、学术大师和兴业英才,他们扎根各行各业,点亮前行道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广袤的中国大地,大好的经济形势,创新的时代环境,永远是青年人树立理想、砥砺前行的舞台。从即日起,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清华大学2018年社会实践系列特别报道,讲述清华学子的实践故事,展现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责任的靓丽风采。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31日电(通讯员 张静) 2018年暑假,为了挖掘传统制造业的不足,陈金瀚带领支队在6天时间内先后调研了16家佛山制造企业,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实践理念,诊断佛山制造,总结转型模式,最终将目光聚焦于企业研发投入与政府人才建设。来自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的他,想为大家分享他眼中未来的中国制造。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学生陈金瀚。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立足中国制造,探寻产业升级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当前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归,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形成了双重挤压;加之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我国制造业的某些领域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中国制造虽然已经走向世界,但与国外发达国家高精尖领域的差距客观存在。”赴广东佛山实践支队的队长陈金瀚这样讲述他的实践初心。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的制造业转型目前发展得如何?带着这一问题,陈金瀚带领团队展开了为期6天的调研实践。

早在前往佛山调研的前一个月,支队的行前调研工作就开展起来。作为佛山实践支队的支队长,在佛山研究院的帮助下,他联系到了佛山市高新产业技术协会秘书长,针对实践成员的研究方向对接16家佛山企业。这样在调研中除了让同学们有所收获之外,还可以给企业技术发展和研发需求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图为陈金瀚带领支队参观天进新材薄膜研发实验室。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绝大部分处于工业2.0的生产水平。”这是调研佛山16家制造企业过后,陈金瀚对当前佛山制造业的评价。在对佛山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人才协会及数十位校友的汇报中,他以中国目前的制造业背景出发,基于佛山市的地理优势总结了佛山市不同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并设想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高校的基础研究深而不宽,企业的量化生产泛却较浅。”如何看待高校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南方日报》记者如是问到。陈金瀚强调,“最直接的做法是针对企业的特定需求,高校课题组与其进行精准对接,以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研发、技术和管理问题。我们建议一些企业将先进制造,自动化相关技术适当引入企业实际生产运营活动,提高决策科学性。”除了进行校企对接,陈金瀚还想到,通过设立研究中心和研究院可以加速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为更多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提供产学研合作。

实践结束后,陈金瀚带领团队撰写了六十余页的深度行情调研报告,为佛山当地政府和协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际帮助。

图为中南铝车(佛山)公司轮毂生产线自动化机械臂。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人才建设永远是智能制造乃至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参观中南铝车车间过程中,支队发现生产线全自动化程度很高,只有数名操纵计算机的员工。然而公司高管向我们透露,车间的大型数控计算机和数据模拟软件几乎都要从国外进口。这让我们感慨中国制造业在高精尖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人才在制造领域的作用就会凸显。陈金瀚认为要明确人才在智造中的作用,佛山的人才政策并非仅仅盯在应届生身上,在一线城市完成了原始财富和经验技术积累的“往届生”,是更重要的人力资源,要放宽人才准入条件,不拘一格降人才。

图为陈金瀚带领支队与佛山高新产业协会就人才建设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宣传清华优良传统

在陈金瀚带队的实践中,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很满,地点从会议室跨越到生产车间。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讲,企业车间总是较为陌生的。他认为一定要抓住在车间参观的时间,多向车间管理人员提问题,才能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并总结。他记得,在参观天进新材有限公司过程中,支队成员提出通过快速紫外光固化树脂(UV)技术生产低污染、高固化速度的薄膜材料,得到了公司主管部门的认可,通过进一步的合作研发,这一技术将会在量产装饰材料领域有广阔前景。

“除了调研,我们还希望将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带入企业,带进佛山。”陈金瀚回顾在清华一年的研究生时光,9·30烈士纪念日、一二·九合唱、“核心律章”讲堂……诸多场景历历在目。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清华这个校园真正得到了实现。如他所言,“最重要的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能付出什么。”


推崇清华品质,使命以身践行

在陈金瀚看来,从点滴出发,努力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这种红色基因在清华人身上代代相传。

在着手组织大家参与佛山活动之时,陈金瀚便结合材料专业特色,着眼中国制造的现实,以期推动智造转型的同时,将清华大学“又红又专”的优良传统文化带入企业。在佛山,陈金瀚的支队与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联合党团共建。立足自身党团活动特色,这次共建给双方了解企业和学校支部活动创造了条件。

六天的实践中,陈金瀚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六小时。“我的压力很大。希望我们此次实践能够真正带给当地政府一些借鉴和参考,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陈金瀚说道。在汇报结束的当天,佛山市科技局局长和高新产业技术协会的秘书长对此次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次实践活动以佛山制造业与清华大学合作为契机,为佛山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华南新材料研究院提供了理论和实地支持,后续我们将加快合作的进行。”

图为陈金瀚在佛山市科技局做企业调研汇报。清华大学团委供图 

 

不忘初心,坚定人生理想

“一路走来很辛苦,感受到更多的是清华人的使命。”陈金瀚说道。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传统向先进制造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清华人,要时刻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

力合(佛山)科技园副总经理、精仪01级校友金敏师兄在佛山已经工作了二十余年,一直在为佛山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献策献力。他也成为了陈金瀚学习的榜样。无论在哪个领域,要想取得一番成就,不但要求个人的能力,更需要一颗处事淡然不焦躁的踏实内心。

除此之外,陈金瀚深知团队凝聚力是调研的推动力,此次的佛山实践活动,让他认识到了一个团队最重要的不是做出了多少成果,而是如何更好的运用团队凝聚力,使每一个成员都发挥出他们的力量,进而为制造业的智造转型出谋划策。

实践虽然结束,但支队与在佛来京的清华校友仍旧保持联系,进行产学研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学术科研与现实接轨。在陈金瀚看来,通过这次实践,他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也更加坚定了继续科研领域攻坚克难的决心。


图为陈金瀚带领支队合影于岭南天地。清华大学团委供图